大明:寒门辅臣第八十二章佛门震惊,遣牌下乡天界寺,明初第一禅林。</br> 元称集庆寺,位于金陵城内朝天观东侧,原是元文宗图·帖木耳蛰居金陵时的潜邸。</br> 寺院庄严巍峨,气势雄伟。</br> 主持宗泐端坐于北,长老如玘端坐于东。</br> 句容崇明寺僧人大宏在沙弥的引导下进入禅房,关了门。</br> 禅房内,极是安静。</br> 两侧的香炉中,袅袅升烟,淡淡萦绕,令人神思安宁。</br> “句容崇明寺智在禅师座下弟子大宏,见过长老、住持。”</br> 大宏行佛礼。</br> 住持宗泐微微睁开双眼,平和地开口:“智在老僧,多年前倒有过一面之缘,如今差你前来再会,想来是有些因果。”</br> 大宏有些紧张,眼前高僧可谓佛教第一人,不仅佛法精深,还精通诸子百家,深受皇家重视。</br> “住持,因果之事弟子并不知晓,只是奉师命送来一封信,师父千万叮嘱,务必亲手送至。”</br> 大宏从怀中取出书信,向前走了几步,搁在中间的香案上。</br> 如玘起身,取书信转给宗泐。</br> 宗泐接过书信,看了看封面,一片空白,不由笑道:“好一个空。”</br> 大宏没说话。</br> 信取出,展开。</br> 宗泐脸上的笑意缓缓退去,面色极是凝重,沉吟许久,才看向大宏:“这信——何人所书?”</br> 大宏皱眉,想了想说:“师父交代,是句容新任知县顾正臣所书。”</br> “知县?”</br> 宗泐很是意外,看向如玘,将书信递了过去。</br> 如玘接过书信,淡然一笑:“别管知县不知县,心性当自然——”</br> “啥?释迦牟尼佛舍利子?!”</br> 如玘惊呼起来。</br> 宗泐白了一眼如玘:“心性要自然。”</br> 如玘看着书信里的内容,嘴角微颤,胡须抖动,喊道:“都啥时候了,还自然?佛骨舍利子啊!顾正臣是吧,此人着实大胆,竟然敢用佛骨舍利的情报卖钱!住持,你说这会不会是真的?”</br> 宗泐平息着心头的波澜,手中掐动佛珠。</br> 信的内容很简单,就两句话:</br> 我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子消息。</br> 一千贯钱做个交易。</br> 宗泐不知道信中所言是真是假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,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,天界寺就不能放过这个机会!</br> 天界寺没有舍利子,一旦找到释迦牟尼佛舍利子,那天界寺在佛门的地位将会更为稳固!甚至于,借着皇室的支持,天界寺将成为天下佛教徒心中独一无二的圣地!</br> “如玘长老,你可愿去句容崇明寺讲法?”</br> 宗泐恢复了沉静。</br> 如玘重重点头:“正有讲法之心,只是前往句容,是否多带些添油之物?”</br> 宗泐抬起左手,张开五指。</br> 如玘了然,看向大宏:“还请小僧带路。”</br> 大宏行佛礼,跟着如玘走出禅房。</br> 宗泐闭上双眼,轻轻低喃:“释迦牟尼佛舍利子,当真要出世了吗?顾正臣,你虽不是出家人,可也莫要打诳语,欺我佛门……”</br> 句容,县衙。</br> 顾正臣在安排好徭役百姓相关事宜之后,第一次坐在大堂上拍响了惊堂木:“提孙娘!”</br> 狱头周洪带人将孙娘从女监中提至大堂。</br> 孙娘身上枷锁已去,镣铐尚在,看着堂上威严的顾正臣,跪下喊道:“草民孙娘,叩见县太爷。”</br> 顾正臣看了看憔悴的孙娘,将卷宗打开,瞥了一眼书吏林山,见林山已提笔准备就绪,便开口问:“孙娘,你且告诉本官,你丈夫孙一口的坟在何处?”</br> “回县太爷,在贺庄。”</br> 孙娘低头回道。</br> 顾正臣凝眸问:“你是智水人氏,孙一口去世缘何会埋在贺庄?”</br> 孙娘悲伤,低声啜泣:“丈夫死在乱石堆之下,无法挖出,只能以石为坟。”</br> 顾正臣皱眉:“死于乱石堆之下?如此说来,你并没有见到孙一口的尸体?”</br> 孙娘悲痛:“虽未见丈夫尸体,但见到了丈夫残破的血衣,且有多人亲眼看到丈夫深埋于石碓之下,不得不信。”</br> 顾正臣低头看了一眼卷宗,问:“你说的多人亲眼所见,这里面该不会有一个叫郭杰的吧?”</br> 孙娘有些惊讶,看着顾正臣连连点头:“有他。”</br> 顾正臣盯着几份卷宗,心头疑窦丛生。</br> 这个郭杰,还真是哪里都有他。</br> 顾正臣又问:“半年前,你儿子孙二口失踪。本官在县衙卷宗中,并没有找到此案卷宗,是你没报官,还是报官之后无人受理?”</br> 县丞刘伯钦、主簿赵斗北听闻之后,脸色有些难看。</br> 孙娘看了一眼刘伯钦,低头不敢说话。</br> “刘县丞,此人可报过失踪一事?”</br> 顾正臣看向刘伯钦,威严地问。</br> 刘伯钦起身回道:“县尊,县衙事繁多,又是半年之前的事,已是记不得。孙娘,你报过官还是没报过官,自己没谱吗?”</br> 孙娘头更低了,声音微弱:“草民不曾报官。”</br> “当真?”</br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