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寒门辅臣第十二章你算什么东西尾随痴汉?</br>  李义不明白这个词的高深内涵,但也清楚,自己跟了一路,人家早就发现了。</br>  “顾举人是吧,看样子,没借到钱。”</br>  李义走上前,一脸威严。</br>  顾正臣将包裹放到身后,目光中充满警惕与戒备,还有一丝熟悉带来的疑惑:“这位兄台,在谈话之前,先介绍自己更符合礼仪吧?”</br>  李义微微一愣,连连点头称是,拱手道:“在下李善美。”</br>  顾正臣皱眉,看向河水。</br>  眼前人似是哪里见过,可并不记得有一个叫李善美的人物。</br>  李义见顾正臣出神,出声打断:“在想何事?”</br>  顾正臣指了指河流远处的石碑:“那碑像是岘首碑。”</br>  李义看着顾正臣深邃的目光,旋即大笑起来,拍掌道:“好一个顾举人,怎么,你想看我流泪?”</br>  顾正臣淡淡一笑,过了桥,走向亭子。</br>  两人对话显得莫名,令人费解。要理解两人对话,需要明白这背后的典故。</br>  岘首碑,位于湖广襄阳。</br>  晋时,羊祜任襄阳太守,有政绩。后人以其常游岘山,故于岘山立碑纪念,称岘首碑,又名羊公碑。</br>  孟浩然去了一趟,哭了一场,所谓“羊公碑尚在,读罢泪沾襟。”</br>  李商隐去了一趟,哭了好几场,所谓“湘江竹上痕无限,岘首碑前洒几多。”</br>  范仲淹去了也哭……</br>  最让李义郁闷的是,宋时有一词人名为李善美,留下残诗“岘首何人碑,行客独垂泪”,此时顾正臣指着远处的石碑说像岘首碑,不是摆明了说:你是不是应该哭两嗓子,流几滴泪?</br>  短亭,微风。</br>  李义坐在石凳上,感叹道:“朝廷突然取消科举,确实让无数读书人措手不及,像你这般因进京赶考落得家境困顿的想来也不是独一个。就事论事,朝廷在这件事上,确实缺乏没考虑周全。”</br>  顾正臣凝眸看着李善美,你小子胆子够大,不愧是干过尾随的人。</br>  取消科举的是老朱,你说老朱没考虑周全,就不怕这话顺着风吹到金陵,老朱把你全家都考虑周全了?</br>  李义指了指南面的滕县城,询问:“坊间说,顾举人受赵家煎迫,不得不主动悔婚赵家,是否为真?”</br>  顾正臣信步走出亭子,阳光照在身上:“是我主动悔婚。”</br>  李义看着顾正臣,凝重地点了点头:“也是,赵家强势,定是逼迫你,让你一口咬定主动悔婚。”</br>  顾正臣有些惊讶地回过头,看向李义,这个家伙八卦也就罢了,还青红不分,自己都说了,是主动的,你非要脑补被人逼迫的画面……</br>  “李兄跟我一路,该不会只是问这等小事吧?”</br>  顾正臣不想再解释,转而问。</br>  李义呵呵笑了笑,摇头说:“自然不是,我此番来,主要是想问一问顾举人,平生之志向为何。”</br>  “志向么?”</br>  顾正臣恨不得拿起包裹砸死这个家伙,顾家都揭不开锅,妹妹都快保不住了,还谈什么志向,再志存高远的志向,也得平衡现实,站在现实之外谈志向,那是空想,是对志向耍流氓。</br>  “你的志向是?”</br>  顾正臣反问。</br>  李义面色肃穆,极是认真地拱手说:“平生抱负,当朝龚黄。”</br>  顾正臣眉头一抬。</br>